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绿釉瓷器古玩特征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绿釉瓷器古玩特征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清代松石绿釉瓷器鉴定特征?
清代松石绿釉特征
1.松石绿釉瓷器,呈现蓝绿色,不是我们今天理解的纯绿色,有点泛黄,黄种带绿;
2.清代清松石绿釉瓷器创烧于雍正,雍正之前都没有绿松石釉色瓷器,如果有人拿个明代的松石绿釉瓷器,那肯定不对,所以这为你鉴赏提供了理论依据;
3.雍正和乾隆的绿松石釉色瓷器瓷胎细腻,釉色均匀,有匀净厚重之感;
4.乾隆松石绿釉器多为小件文玩和装饰品,大件很少见,不是说没有;
5.嘉庆之后的松石釉色呈现深绿色了,而雍正和乾隆时期的比较浅。
定窑绿釉真品特征?
北宋绿定,釉色尤如翡翠般的美丽。同时有深浅颜色变化,呈显出玻璃质化,通透肥润,由于年代久远器身布满开片,不同时期的开片过渡自然,在纹饰出筋处,有爆釉而露出淡淡的火石红,自然灵动,胎质细腻,壁薄小圈足,三点支烧,体轻胎薄,胎釉之间有黄沙夹层,由于施釉不匀,有泪痕,修胎痕记也就是竹丝刷痕,绿定是稀缺的艺术珍品。
1、胎质
胎质是故宫藏宋代定窑绿釉瓷器主要的特征之一,其胎质细润、坚至,敲击后可以发出金属般的清脆撞击声,并且胎壁厚薄适宜,手感较轻,瓷化程度较高。
2、釉色
从宋代定窑绿釉瓷器的有色来看,与汉代低温铅绿釉不同的是,宋代定窑绿釉瓷器釉色为高温翠绿色的结晶釉,它的绿色青翠、绿中泛蓝,如同孔雀羽毛一般。
3、泪痕
此外宋代定窑绿釉瓷器的釉面通常都会有细小冰裂纹开片,并且在瓷器表面还会有带状泪痕,泪痕的形状有长圆形、圆形、波浪形等,泪痕的颜色也比较深。
元代绿釉瓷器足底特征?
我国元代绿釉瓷器足底特征有以下这些:
元代绿釉瓷器足底特征为平底,或浅窝底,旋削成型(但个别也有挖削成型的),通常为裸态;有的上有护胎釉,有的连护胎釉也不上。即使上护胎釉,也极为稀薄,连釉的颜色也看不出来。元代绿釉瓷器足底特征是足底多是有釉的,宋代有的瓷器内外上下通体一色釉面。明代早期沿用元代习惯,一些大件瓷器的底部也不上釉,元代绿釉瓷器足底后来多上釉了。
松石绿釉开片特征?
1.松石绿釉瓷器,呈现蓝绿色,不是我们今天理解的纯绿色,有点泛黄,黄种带绿;
2.清代清松石绿釉瓷器创烧于雍正,雍正之前都没有绿松石釉色瓷器,如果有人拿个明代的松石绿釉瓷器,那肯定不对,所以这为你鉴赏提供了理论依据;
3.雍正和乾隆的绿松石釉色瓷器瓷胎细腻,釉色均匀,有匀净厚重之感;
4.乾隆松石绿釉器多为小件文玩和装饰品,大件很少见,不是说没有;
5.嘉庆之后的松石釉色呈现深绿色了,而雍正和乾隆时期的比较浅。
宋代定窑绿釉瓷器特征,有什么特点,鉴赏价值?
定窑在宋代以白瓷为主636f7079e79fa5e9819331333363373135,也烧制酱、红、黑等其他名贵品种,如黑瓷(黑定)、紫釉(紫定)、绿釉(绿定)、红釉(红定)等,这些彩釉品种都是在白瓷胎上罩上一层高温色釉而烧成。元朝刘祁的《归潜志》说,“定州花瓷瓯,颜色天下白”。可见,定窑器在当时不仅深受人们喜爱,而且产量较大。定窑还有北定、南定之分。北宋之前,定窑窑址在北方的定州,这是烧制的物品称为北定;宋室南迁之后,定窑工人一部分到了景德镇,一部分到了吉州,称为南定。在景德镇生产的釉色似粉,又称粉定。定窑的瓷胎特征是胎质十分坚密精细,胎薄而显轻,胎色白净而略显微黄。无论白定还是各种彩色釉定,均是如此。定窑施釉极薄,釉薄处能见胎色,白定釉色多数为白中微闪***,釉较坚致,不太透明;黑定所上的黑色釉犹如黑漆一般,釉面特别光亮;紫定其实并非紫色,而是酱黑色釉,釉面施釉不太均匀,常出现深浅不一的现象;书载有红定一说,但至今尚未见到实物,所见残片上也只是在酱釉上有红斑而已。因此如在市场见有红定出现,须特别小心对待。定窑以丰富多彩的装饰花纹取胜,工整素雅,一向被视为陶瓷艺术中的珍品。其装饰技法主要有划花、刻花、印花三种。划花是宋代定窑瓷器的主要装饰方法之一,但定窑纹饰中最富表现力的则是印花纹饰。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绿釉瓷器古玩特征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绿釉瓷器古玩特征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