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清官窑老瓷器六件特征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明清官窑老瓷器六件特征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新老瓷器最简单鉴定法?
胎质辩新老瓷器之一:观察瓷器胎土是否经过人工淘洗。明清瓷器制作程序很规范,胎土都要经过人工淘洗,因而胎质显得干净。老瓷器的胎质看上去既有粉状,又有细颗粒状。
胎质辩新老瓷器之二:观察胎的密度有无过大或过于疏松现象。明清瓷器制坯前调泥都是人工,人工和泥制坯烧出来的胎密度适宜,无密度过大或过于疏松现象。现代仿品瓷器制胎用的泥是炼泥机炼制,用这样的泥制作出来的胎密度过大,拿到手里有过重的感觉。也有用灌浆的方法制胎的,其密度又过于疏松,拿到手里有过轻的感觉。
胎质辩新老瓷器之三:观察胎体的厚薄程度。每个朝代瓷器胎体的厚薄程度都不尽相同,如明代晚期、清代康熙早期和同治时期的胎体相对较厚,明代成化、清代雍正等年间的胎体则相对较薄。把握好每个朝代瓷器胎体的厚薄程度,基本相符的才有可能是真品。
胎质辩新老瓷器之四:观察胎质是否滋润。老瓷器制作用的胎泥都经过陈腐,加上露胎部分长期与外界物质和空气接触,经过风化和吸取营养,胎质有滋润的感觉;仿品瓷器的胎质一般则较为干涩。
明清二代官窑的总产量是多少?你怎么看?
明清官窑到底有多少,恐怕无法统计,也没人能统计,有关史料也不详实,比如你说史料《大明会典》记载宣德八年生产40多万件,当时有没有这样的生产能力?其实存疑。有说,宣德帝在位十一年,十年时间总共生产二十多万件宣德官窑御用瓷,这样算来,平均一年两万多件,一个月一千多件,平均每月将近两千件(成品),这样的生产规模应该是比较靠谱的。
明清官窑御用瓷,明代主要看永宣、成化,清代主要看清三代。明清官窑御用瓷,特别是清三代的官窑御用瓷是不难鉴定的,古代是手工拉坯、削坯,现在仿制是石膏模倒浆成型的,形体厚薄是不一样的,鉴定识别有奥妙,要行家才懂。首先来说,供皇家贵族把玩的御用品必定是毫无瑕疵的,毫无疑问而且非常的美观,因为谁也不想被人抓到把柄,谁也不想被丢官甚至杀头,官窑御用瓷的质量绝对是杠杠的。
下图这个青花缠枝花卉***瓶就是真正的乾隆官窑御用瓷,这在全中国、甚至全世界所有博物馆和收藏家手中都绝对不会有第二件完全一模一样的出现,只会看到有同一时代的图案相类似的产品,绝不会有完全相同的出现,这就是官窑御用瓷的特点,也是收藏官窑御用瓷和鉴定官窑御用瓷必须要懂的常识。
说到官窑有很关见的东西多年被忽视,就是有款官窑和无款官窑的问题,一官窑不计工本,之今还没见过官窑手工拉坯的,官窑全是范制。二有款官窑后仿多。历代都仿,这是不爭的事实。三,真正的官窑无款更无疑。
明清官窑瓷器总量恐怕没人能估算出来,有些器物宫中会有记录而有些却又没有记录,各大窑口承办宫中器物也一样记录也不可能完整,记录丢失的可能也很大。
明清两代共五六百年,官窑瓷器数量恐怕是巨大的,但瓷器又是易损耗的,能流行至今的数量也就不多了。
明清官窑瓷器是中国瓷器史中最精美的时期,能不能收藏到那还是看缘分吧。
如何鉴别明清无款的官窑器?
明代洪武,永乐,正统,景泰,天顺,清代康熙十五年前,有无款官窑器,其它朝代基夲都有款名,如何鉴别,拿到一件器物判断一下是明代,还是清代,从器型,釉色,底足,痕迹等四个方面可以判断,尤其在釉色上,它属于那种青料,苏麻里青有永宣,平等青为空白期三代,康熙早期使用浙料与珠明料,等等,官窑器制作器型规正,画意手法娴熟,胎质为上等瓷土,多方面的汇总,无款官窑不难分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清官窑老瓷器六件特征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清官窑老瓷器六件特征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