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宋代瓷器文房水盂底足特征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宋代瓷器文房水盂底足特征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瓷器中的“太白尊”是干什么的?
“太白尊”瓷器:小翻口、短頸、溜肩、半圓腹、平底,腹上以细线錐刻三組團螭龍紋,若隐若现,尽显盛世之时刻意追求精益求精的,外壁施吹釉,釉面緊緻明亮、釉色柔美。底施白釉書青花《大明成化年制》年號寄托款。
瓷器器型似唐代诗仙李太白手中的酒坛幻化而来,所以叫“太白尊”,或“太白坛”。苏富比和佳士得等拍卖行描述为盛水的容器,为文房用品中的水盂或水丞。但从器型看,它类似于瓷器梅瓶的上部分:“小翻口、短颈、溜园肩”。个人认为用做盛水器,不管是用手去抓、端、扣等均不方便,而且口沿的“流”也不便利。个人觉得它的实用性为插装花的花器更为恰当合理。
此器为清代康熙御窑瓷器典型器物之一,而且为康熙时期特有。《匋雅》记述“太白尊惟康熙有之,各色具备(豇豆红、苹果绿、豆青等),惟红独多”,许之衡《饮流斋说瓷》:“此等尊无巨大者,通体不过数寸耳,除康窑外历朝甚罕仿制。故价值之昂等于拱璧”。
清康熙豇豆红太白尊 2018年北京保利拍卖成交价356.5万元RMB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文房五宝是哪五宝?
自古以来,人们都称笔、墨、纸、砚为“文房四宝”。水盂收藏家陈玉堂却发问说:“若无盂盛以水,岂能染墨濡笔,挥毫于嫌素耶?”所以,他将水盂(包括笔洗、水注等)称为“文房第五宝”。
亁隆豇豆红瓷器特点?
豇豆红是铜红高温釉中的一种,创烧并兴盛于清代康熙晚期。因其色调淡雅宜人,以不均匀的粉红色、犹如红豇豆一般、造型轻灵秀美而得名。
豇豆红釉质都很匀净细腻,含有粉质。红釉中往往散缀有因烧制时氧化还原不同形成的天然绿色苔点。釉色有上下高低之分。上乘者,名为“大红袍”或“正红”,釉色明快鲜艳,通体一色,洁净无瑕。居中者,釉如豇豆皮,含有深浅不一的斑点,甚是柔和悦目。下品者,或色调更浅,或晦暗浑浊,名为“乳鼠皮”或“榆树皮”。至于器身呈灰黑不匀的“驴肝、马肺”色,与器下部呈黑釉焦泡的一类,则为最次品。
豇豆红无大器,常见为文房用具,如太白尊(水盂)、石榴尊、菊瓣瓶、柳叶瓶、洗、印盒等。有的器身或口沿露出“缺陷美”的绿斑苔点,今称作“美人醉”或“美人霁”。
豇豆红是一种浓淡相间的浅红色,宛若桃花般艳丽,红釉中多带有绿色的苔点,颇似红豇豆的颜色。
豇豆红的釉色有深浅浓淡之分,其中釉色洁净无暇者称“大红袍”,釉色通体一色者称“正红”,釉色深浅不一者称“美人醉”,釉色浅淡者称“娃娃脸”,釉色幽雅娇嫩者称“桃花片”,釉色晦暗浑浊者称“榆树皮”等。清代《南窑笔记》记载,豇豆红是分几次吹釉再经高温,由于吹釉的层次不同,在烧成后釉面必将出现水渍般的痕迹,更由于釉料中含有微量的铜份在烧成过程中氧化而产生绿色的斑点,犹如苔点,在浑然一体的红釉中掺杂星点绿斑,相映成辉,有如红霞满布之中点缀了星星点点的绿色宝石,被清代诗人洪亮古赞誉为“绿如春水初生日,红似朝霞欲上时”。由于烧造难度极大,因此豇豆红没有大件器,均为康熙朝的御用之物,十分名贵。传世品以菊瓣瓶、柳叶瓶、螭龙瓶、莱服尊、太白尊、苹果尊、膛锣洗、印盒、水盂等文房用具为主,器身最高不超过24厘米,造型轻灵秀美,有时还以暗刻蟠螭纹或团螭纹作为装饰。器物底部施透明釉,有“大清康熙年制”青花六字楷书款。康熙朝后,豇豆红釉烧造技艺失传,后世虽有仿烧,但不如前者精湛。乾隆朝可能有仿制,但都不成功,所以只有康熙朝的豇豆红瓷器的特点。谢谢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宋代瓷器文房水盂底足特征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宋代瓷器文房水盂底足特征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