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康熙青花瓷器显色特征介绍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康熙青花瓷器显色特征介绍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珐琅器是一个什么性质的国宝?
谢邀。珐琅器又称“佛郎”、“法蓝”,是由我国隋唐时古西域地名拂菻音译而来的,是我国特有的传统手工艺品,根据国宝的分级,如果珐琅款式准确,遗存较少,并且时代感鲜明,工艺水平高可定为一级国宝。
珐琅器的历史较瓷器、玉器、陶瓷等晚的多,距今只有六百多年历史,从元代传入中国,但元代较少,到了明代宣德和你景泰两朝发扬光大,如今也极具收藏价值。到了清代开始大规模生产并流传下来,尤其是掐丝珐琅在乾隆年间繁荣发展,各式各样,各种用途的珐琅器琳琅满目。
珐琅器虽不是中国发明,但传人中国后创新加入了很多民族特色,也在中国发扬光大成为中国工艺美术史上另一个瑰宝。
(图片来自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藏来答】故宫博物院现藏存 186 万余件珍贵文物当中,珐琅类器物近 7000 件,其时代上自元明,下至清末,其中又以乾隆时期为主。这些作品代表了不同时期珐琅工艺的最高水平,是一份完整的中国金属胎珐琅工艺发展演变历史的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是除了明清两代皇宫以外的任何博物馆所无法企及的珍贵历史文化遗产。
明宣德 掐丝珐琅缠枝莲纹龙耳炉
珐琅的定义
珐琅是外来工艺名称的音译。我国古代文献中“佛菻”“佛郎”“拂郎”“发蓝”等词均为珐琅的旧称,是因译名不统一而出现多种写法不同而已,实为同一物质或同一工艺。明清鉴赏著录中的“大食窑”“佛郎嵌”“鬼国嵌”等名称, 也都是指珐琅工艺的不同制品而言。清代以来又称为“景泰蓝”,清内廷称烧造珐琅工艺的作坊为“珐琅作(厂)”。
乾隆 掐丝珐琅仿古天鸡尊
珐琅制品是以矿物质的长石、石英、硅、铅丹、硼砂等原料按照适当的比例混和,分别加入各种呈色的金属氧化物, 烧制成粉末状的像玻璃质的物质,通常叫做“釉(药)”, 再依其珐琅工艺的不同做法,填嵌或绘制于以金属做胎的器体上,经过烧制,形成不同颜色的釉质表面,成为色彩缤纷、莹润华贵的珐琅制品。
按照我国传统工艺的分法,以金属为胎敷涂珐琅的珐琅器,称之为珐琅工艺品。以玻璃和瓷为胎敷涂珐琅而成的,称之为玻璃胎画珐琅和珐琅彩。
珐琅工艺的种类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康熙青花瓷器显色特征介绍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康熙青花瓷器显色特征介绍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