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定窑瓷器花口瓶鉴定特征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定窑瓷器花口瓶鉴定特征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邢窑三彩的特点?
胎薄釉匀是邢窑唐三彩最主要的特征,胎釉接合紧密,同为低温釉但却少有开片现象,这是区分它与其他窑同类产品的重要因素。邢窑釉色艳丽,交融性、流动感较强;釉面光亮均匀,有玻璃质感。
邢窑唐三彩不仅釉色绚丽斑斓,而且器型雍容丰腴、大方规整,主要有盘、碗、钵、壶、三足炉、塔式盖罐等。与同时期的白瓷相通相承,工艺精湛,制作精美。邢窑唐三彩不似河南巩县窑、陕西铜川窑,多以实用器为主,注重实用与美观的结合,而少有随葬俑类、随葬动物等专用明器。
少数邢窑唐三彩还带有鲜明的窑口特色,如唐三彩碗。虽与其他三彩一样同施黄、绿、白三色釉,但邢窑三彩以白釉为底,绿釉、黄釉点于底釉之上,并与白釉相互润浸、交融,形成以白为主、黄绿为饰的别具一格的唐三彩。该三彩碗胎质细腻,釉面自然流畅,构思别致。不同于其他三彩的浓重艳丽,邢窑三彩碗清新明丽,让人眼前一亮。唐三彩不仅在国内流行,更是远销海外。印尼海域的唐代“黑石号”沉船上就发现了精美的邢窑白釉绿彩制品,胎体坚硬轻薄,造型优美,装饰方法多样,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进奉”款白釉绿彩盘和“盈”字款白釉绿彩碗。
除此之外,三彩卧兔枕也是具有邢窑特色的唐三彩之一,其造型生动别致,工艺精美,且目前尚未见到其他窑口有相同的器型。兔子圆润肥硕,睁目俯卧于椭圆形座板上,背呈椭圆形枕面,上刻莲花,施蓝、绿、褐三色釉。其中,蓝色釉极为独特与少见,实属难得唐三彩珍品。
不言而喻,唐三彩是邢窑陶瓷研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邢窑是中国唐三彩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唐代白瓷由什么做成
邢窑白瓷按其胎、釉的质地,可以分为粗、细两大类。粗白瓷的胎质又有粗、细之分,粗胎的 一类胎色灰白,胎质粗糙;细胎的一类胎体致密,胎色较淡,但仍不够白,往往施一层白色化妆土。粗白瓷的釉质较细,有些还有细碎的纹片,釉色为灰白或乳白色,还有黄白色。细白瓷的胎色纯白,个别的白中闪黄釉质很细,釉层中有微细的小棕眼,器物多施满釉,釉色纯白或白中微泛青色。邢窑白瓷多是素面无装饰,唐代中期以后特别是晚唐五代,邢窑常常***用雕塑、堆贴、印花、刻花、压边、起棱、花口等装饰方法。
唐初定窑瓷器胎质较粗,胎色为青灰色,淘洗欠精者呈褐色,瓷胎均己烧结;白釉器物内璧施满釉,外施半釉,釉面光润,积釉处呈灰色。唐代中期,胎土经过仔细淘洗,胎质坚硬,胎色纯白,釉直接施于瓷胎上,无化妆上,釉色乳白,个别积釉处呈灰绿色或浅青白色,釉质细洁失透。晚唐至五代时期胎土质地此前期更细,胎壁薄而轻巧,釉质细洁,呈乳白色,器物除底足等接触面外,均施满釉。
这种定窑瓶准确叫什么?
首先,这个所谓的定窑瓶子,是现代作品,不论不类;而宋代定窑梅瓶较少,如果是宋代定窑白瓷梅瓶,比例是非常协调的,不像是您这种瓶子,肚子大,小细脖,工艺也粗糙,刻划工艺不流畅,釉水也没有宋代风格,器形充满现代人的审美观点。笔者没有定窑白瓷梅瓶,下面是磁州窑著名的白地花龙凤瓶,请您参考。
到宋代以后梅瓶的发展呈上升趋势,此时的梅瓶,多为鸭蛋形,腹较丰,有的小口为洗口,器形一般高且偏瘦,肩部向下斜,底部长而接近于直线,底足比较小,器底的最小直径在肩部之上至口下部,处理手法多样,常有棱角分明的转折,整个形体秀长优美。
祝好,预祝藏品丰富!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定窑瓷器花口瓶鉴定特征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定窑瓷器花口瓶鉴定特征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