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耀州窑瓷器真品特征宋代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耀州窑瓷器真品特征宋代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金代耀州窑瓷器底部特征?
金代耀州窑特点
金时胎质稍粗,胎色呈浅灰或灰色,釉面多数姜黄,青色者少,釉质稀簿而不润。大量使用陶范印花,满布器面的花纹逐渐减少,而在盘、碗内壁,大量出现菊花、莲花、水波、鱼鸭纹等,构图简单,呈圆圈形。金、元时期一般***用叠烧,盘、碗内有叠烧痕,也有用一钵一器装烧的,则仅足端无釉。
耀州窑盛唐瓷器产品中出现了青瓷器,但数A、种类都比较少。仅见有碗钵之类,碗的造型多为直口圆唇圆腹饼足式,以器壁厚不挖足为特征,这种饼形足也被研究者称为“***圈足”。到中晚唐时期,盘碗底足演变为唐代流行的宽矮圈足,亦称玉璧形底。这种唐玉璧形底的发展规律,是时代早一些的挖足浅而少,所留玉璧足特别宽.时代晚一些的挖足渐深,所留玉璧足亦越来越窄,到晚唐时演变为圈足细窄的玉环底。在整个唐代,该 窑底足都作大底,因器底称胎,***用了三角支垫尖端支于盘碗类器物内心的装烧法,烧成后留有三点支痕。
到五代时期,该窑器物造型多仿晚唐与五代的金银器皿,青瓷釉色有淡灰青、青绿、淡青、粉青、淡天青、天青等色调。纹饰方面,除了使用晚唐开始出现的细线划花装饰,还出现新的装饰技巧,如雕花、贴花及剔刻化妆土。这一时期器物最明显的时代特征是器底较大,足多外嫩。通体施釉到底,多饰裹足釉,在器底或足底多留有三角支垫或托珠支垫的痕迹。
宋代耀瓷造型清秀,底足渐小,作高窄直圈足,制作都很规整,而且多留有二次修坯的痕迹。其工艺过程为第一次修坯时底足留的较宽,随后施釉。釉干后对器足再次修整,烧成后在底足部位留有明显的加施修削痕迹,又演变出鸡心底,圈足亦变为矮小圈足.宋代粗州瓷可分为早、中、晚三期。早期为真宗乾兴元年(1022年)以前,器底较宽,足底往往粘有石英托珠,纹饰多简单。由于初将烧柴窑炉改为烧煤,烧成气氛不稳,产品与五代和宋代中期以后比,普追发暗。中期为仁宗至神宗时期(1023一1085年),是耀州窑的鼎盛时期,器胎因淘洗和炼制精细,壁薄质细,致密度超过此前产品。器物底足增高。以饰釉后再经二次精修的高窄圈足为特征。晚期为哲宗时期(1086一1127年)以后,盛行斗笠状小碗,以器物底足变矮、器胎变薄出现鸡心底为特征。盛行印花器。
宋代耀州窑瓷器有何特点?
耀州窑在陕西铜川黄堡镇,从宋神 宗元丰年间至徽宗崇宁年间,是耀州窑 的盛期,曾为宫廷烧造贡瓷,元丰七年 (1084年)的《德应侯碑》云:“耀器, 巧如范金,精比琢玉……击其声,铿铿如 也;视其色,温温如也。,,耀州窑青瓷特点如下:(1 )釉色釉色一直为青中泛***(姜黄 色)。这是耀州窑使用煤窑,用氧化焰气 氛烧青瓷所形成的釉色。(2) 器型以生活实物瓷器为主,有碗、盘、 瓶、罐、壶、盆、炉、香熏、盏托、注子及注碗等器皿。由于产品细化,每一种器 皿都有几种式样。(3) 装饰以刻花装饰为主,耀州窑的刻花装 饰是宋代瓷器中最好的,所刻纹饰,线条活泼流畅,刀锋犀利,因此成为贡瓷。印花装饰也很盛行,常见有牡丹花、菊花、 莲花、鸳鸯、水波鱼纹等印花出现在 碗、盘的内壁上,布局工整。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耀州窑瓷器真品特征宋代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耀州窑瓷器真品特征宋代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