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大清瓷器毛笔特征描述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大清瓷器毛笔特征描述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清代有人批评颜真卿的楷书字字满格,你觉得这是违背书法常识的批评还是独具慧眼的建议?
清人梁巘评“颜鲁公作书,不拘字之大小,画之多少,俱撑满,使与格齐,而古意已失”。
1.如果从现代审美的角度来说,字字满格算是一个缺点,但不至于违背书法常识,梁巘的评书太极端。纵观后人对颜真卿的评价,褒扬远远多于贬低。颜体的后世影响力,书法史上有几人可比?
2.每个时代都有属于那个时代的审美观。颜真卿生活在以肥硕为美的盛唐,颜体字大气磅礴、血肉丰满,与盛唐气象相得益彰。颜真卿能在书法史上筑起一座不朽的丰碑,里面包括了其书法的绝伦,人品的高洁,更是历史的选择。
佳顺书法网络学院定期更新书法干货,欢迎关注!
对于颜真卿的批评,自古有之。
如南唐后主李煜就说颜字:正如叉手并足如田舍郎翁耳。
米老怪米芾更是批评:颜书笔头如蒸饼,大丑恶可厌。
但是我认为,不满格书写就不是颜楷了。
认识颜字,我认为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1、笔墨当随时代
赵孟頫说,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审美,这种审美必然会对当时的艺术产生影响。
颜真卿所处的中唐,正是“以肥为美”的时代,丰满的杨玉环能名列中国“四大美人”,也正因为此。身处此时的颜真卿,其书法不可避免地受到这种影响,从而显得丰腴肥美。
这一点可从初唐书法来佐证。李世民时代,唐代初立,百废待兴,社会上强调勤俭节约,反映在书法上则是“书贵硬瘦始通神”,所以那时的欧字、虞字、褚字都以瘦为主。
2、外紧内松,疏密合度
谢谢三千里马先生邀请:
颜真卿,人称“颜鲁公”唐后期杰出的书法家,博学多才,精通词章,为人正直,刚正不阿;他书法初学虞,褚,后师张旭,得之笔法,楷书在他笔下得到了最后的总结,字形浑厚沉重,但不失灵动;字的结体上轻下重,从视觉看感到上合下开,犹如宝塔,雄健而稳重,又不为古法所限,从而创造出了颜体的一种新风貌。
关于题主的问题,不但清代有批评颜体字字满格的声音,也许现代人也有;就象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一样,也有不同的发声;本人认为:认识不同,观点不同,结论自然不同,这无可厚议;总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颜真卿是我国书法史中一位非常重要的书法家,他对后世书法的影响可以说是仅次于王羲之,特别是他的楷书和欧阳询、柳公权、赵孟頫合称为“楷书四大家”,他的楷书号称颜楷,与柳公权一起被誉为“颜筋柳骨”。
可是即使是这样伟大的书法家,他的书法也是具有争议,其中有一点就是关于他的楷书字字满格的现象,这种现象也主要反映在颜真卿晚年时期的作品上。有的人就认为这种章法布局既是他的书法鲜明的特点,也是缺点。
关于这个问题提出来的人是清代的梁巘,他曾经这样评价颜真卿的书法,他说“颜鲁公作书”就是说颜真卿写字的时候,这里主要说的是楷书的问题,“不拘字之大小”就是不管要写的字是大是小,“画之多少”所写的字的笔画是多还是少,“俱撑满”就是在书写的时候把所有的字都写得满满的,“使与格齐”就是不论字的大小都写得好事先打好的格子一样大小,“而古意已失”这种章法布局,这种处理字的方式是丧失了古法的,这就是梁巘对颜真卿的批评。
那么梁巘的书法对吗?其实是有一定道理的,古人写字的时候,特别是碑版楷书的时候,一般都事先打好格子,为了整齐划一的感觉。那么写的时候一个格子之内写一个字,但一般不会写满,会留下天地,留出一定的空间来。
而颜真卿却不走寻常路,偏偏反其道而行之,特别是他晚年的楷书作品,例如《勤礼碑》、《***仙坛及》等作品,全部都是满格书写。这样写给人以雄浑磅礴、张力十足的感觉,但同时也没有了缓冲的余地了。
我们说字如其人,果然不错啊,颜真卿的性格就是这样,做事忠心耿耿,很大气,眼里容不得一粒沙子,所以也经常在朝堂上得罪人,最后也是被奸臣所害。
那么我们在学颜真卿书法的时候,因为我们可能没有颜真卿的这种人格魅力,我们在写的时候不妨稍注意一下,别把格子撑得太满,稍微留点空间来说。
书法作品本身写好就是拿出来给人欣赏的,欣赏的时候也不一定都是好听的话,有不同的看法说出来也是促进书法的进步。所以,梁巘的话不能说是违背书法常识的批评,但也算不上是独具慧眼的建议,毕竟颜真卿已经死去那么多年,他给谁建议啊?但是我们可以把这个评价当成一种提醒,供我们参考。
我是翰墨今香,专注传统书法文化分享,希望得到您的支持和关注。
对于颜真卿的评价历史上一直褒贬不一,如宋代大家米芾在《书史》中说颜字“行书可观”,“其楷书为后世丑怪札之祖”;最早南唐的李煜也认为颜字如“村夫大脚,笨拙歪散”。但也有不少人认为颜可与王羲之齐肩。笔者认为,从颜的学书历程看:颜在五十岁前基本是学习探索阶段,其基本功非常扎实,从颜真卿早期的作品可见一斑。五十至六十五岁阶段是日臻成熟阶段,这一时期其楷书基本是字字满格布白,一扫唐初的楷书风貌,充分彰显了独特的个性风格。六十五岁之后是人书俱老阶段,《颜勤礼碑》就充分体现了其老辣活泼的用笔技法,用一个“筋”字最能说明其书法特征,也是一代楷书大家风格成熟的标志,因此评价一个书家不能笼统地说其一两幅作品就定性。以上评价仅供参考,更多书家点评尽在我的微信公众号“北京尚韵信息”。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大清瓷器毛笔特征描述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大清瓷器毛笔特征描述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