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代景泰天顺彩瓷器特征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明代景泰天顺彩瓷器特征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明清两朝皇帝年号
明朝年号按时间顺序依次为: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正统、景泰、天顺、成化、弘治、正德、嘉靖、隆庆、万历、泰昌、天启、崇祯,清朝年号按顺序依次为崇德、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
明代官字款瓷器?
代瓷器上的款识在种类、工艺、字体等方面也随之更趋完善,并开始流行在瓷器上题写帝王年号即官窑纪年款。
明代历时276年,17个朝代,有帝王年号17个,但由于政治原因,洪武、建文、洪熙、正统、景泰、天顺、泰昌7个帝王年号的纪年款瓷器至今未曾被发现,故现实有明代纪年款十个,依次为:永乐、宣德、成化、弘治、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天启、崇祯。近来据传发现有明景泰、天顺朝官窑款,但未经证实。民国时及近现代常有人以赝品***冒明代漏缺的这7个朝代纪年款,各藏家应小心为是。
现今发现最早的是“永乐年制”四字篆书、青花书写或阴刻纪年款,未见楷书 款或“大明永乐年制”六字款。款识多题于碗、盘、杯类器物之上,并多用青花书写。印刻款多见于单色釉器之上,无论印、刻、写款其起落笔处尖细,笔画折角处圆浑,结体严谨紧凑,刚劲挺拔,同期民窑器未见纪年款,常于器心书“福”、“禄”、“寿”等字。
宣德时期的瓷器盛行题写款识,最多见的是“大明宣德年制”六字青花楷书款,也有“宣德年制”四字楷书款,单色釉器上多用阴文印制或阴文暗刻款。款识常***以单、双线圈框。款识位置一般多在器底。除此外在器心、器口沿、器腹部、器肩也都曾书有款识,故有“宣德款识遍器身”之说。宣德官窑款由名家书写,有晋唐笔意,浑厚拙朴,宣德后的正统、景泰、天顺三朝瓷器几乎没有年款出现。
成化瓷官窑款识颇有意趣,字体圆头圆脑,排列不甚整齐,但书写娴熟,大巧若拙,多为“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或“成化年制”四字纪年款,款识外有双圈围框,内一圈紧贴字款。多书于器底,偶有书写器物口边和器足内侧的。斗彩器如盖罐的底部有只书一个青花“天”字的款识。
明正统十年是哪一年?
一、正统(1436年-1449年)为中国明朝第六个皇帝明英宗朱祁镇登基后的年号,前后共十四年,正统十四年(1449)年九月英宗于土木堡之变被俘,明代宗即位改元景泰。二、明孝宗朱祐樘(1470年7月30日―1505年6月8日 ),汉族,年号弘治,明朝第九位皇帝,明宪宗朱见深第三子,生母为孝穆纪太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九月即位,朱祐樘为人宽厚仁慈,躬行节俭,不近声色,勤于政事,重视司法。弘治十八年(1505年),朱祐樘驾崩于乾清宫,年仅36岁,葬泰陵,庙号孝宗,谥号“建天明道诚纯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朱祐樘在位期间,努力扭转朝政***状况,驱逐奸佞,勤于政事,励精图治,任用王恕、刘大夏等为人正直的大臣,史称“弘治中兴”。所以明朝,正统十年至宏冶二年是从1446年到1489年共43年。
正统十年就是公元1445年。
明英宗朱祁镇(1427年11月29日—1464年2月23日),男,汉族,明朝第六位(1435—1449年)和第八任(1457—1464年)皇帝,明宣宗朱瞻基长子,母为孝恭章皇后孙氏。
宣德十年,正式即位,年号正统。主少国疑,国事全由太皇太后张氏操持,任用“三杨内阁”主理朝政,发动麓川之役,导致综合国力耗损。正统八年,正式亲政,励精图治,宠信王振,导致宦官专权。
正统十四年(1449年),御驾亲征,攻打日益崛起的蒙古瓦剌部,发生土木堡之变,兵败被俘。孙太后联合兵部侍郎于谦,扶持郕王朱祁钰登基称帝,赢得北京保卫战胜利。迎接明英宗回京,安置于南宫。
景泰八年(1457年),策动夺门之变,废景帝朱祁钰,杀少保于谦、名将范广,迫害景泰一朝的忠良、功臣,复位称帝,改元天顺。任用李贤等人,追复胡善祥为恭让皇后,释放建文帝后代,废除宫妃殉葬制度,后来又听信谗言流放郭登、袁彬等人,重用门达、逯杲等奸臣,致使弋阳王一家冤死,民间又爆发了数十万的流民起义,导致明朝自景泰时期恢复的国力再度受创。
天顺八年(1464年)病逝,谥号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庙号英宗,葬于明十三陵中的裕陵。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代景泰天顺彩瓷器特征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代景泰天顺彩瓷器特征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