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朝代瓷器有哪些釉质特征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朝代瓷器有哪些釉质特征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越窑青釉辨别釉质特征?
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地区,以越窑、瓯窑、婺州窑、洪州窑、岳州窑最为著名。
1、越窑青瓷的特点,是胎质细腻致密,胎色青灰;釉质莹润具有玉质感,釉色为深绿色,色泽纯正;胎釉结合紧密,无开片,釉不易剥落。
2、瓯窑青瓷的特点,是胎质不及越窑细腻,胎色较白,白中带灰;釉层较薄,透明度高,釉色淡青或青中带黄,胎釉结合不够紧密,有细小开片,釉易剥落。
3、婺州窑青瓷的特点,是胎质比较粗糙,胎色浅灰;釉色为淡青色,亦有青灰或青中泛黄者;釉层厚薄不均,常常凝结成芝麻点状;釉面密布细小开片,裂纹处往往有奶***结晶析出。
4、洪州窑青瓷的特点,是胎质细腻,胎色呈青灰或灰白色;釉色有青绿、米黄或黄绿等,釉面开冰裂纹;胎釉结合不够紧密,釉易剥落。
宋初耀州窑胎釉特征?
宋代耀州窑青瓷胎体较坚簿,胎色灰褐或灰紫,釉质莹润透明,釉色青绿如橄榄,釉薄处呈姜***,类似北宋时期的龙泉窑。北宋早期耀州窑生产的瓷器以青瓷为主,胎有两种,一为铁黑色的黑胎,一为淡灰色的白胎;
我有一个霁蓝釉瓷器碗请专家给鉴定一下是什么年代的?
这是一件霁蓝釉瓷碗,器形周正,釉色纯正,釉质的润感很好,工艺不错,品相很好,胎底足食磨砂底足,质地很新,这是一件近代制作的霁蓝釉瓷碗,有一定的收藏价值。谢谢
北宋钧窑瓷器的造型与釉色有何特征?
宋钧瓷,若是民窑的话,恐怕与金元钧形釉质差别都不会很大,不可与北宋官钧瓷同日而语…因为北宋钧官窑在金入侵占领前已毁了,宫廷所存钧瓷当时就对不上记录,恐怕也是只剩民窑钧瓷以哄金人了…金人喜钧瓷,以为民钧就是正统的了,因宫廷禁民烧民用官钧甚严,民钧也未能认识官钧,也烧不出官钧…又经历了明嘉靖年间的大地震,北宋官钧应难见真物存世…
北宋官钧器物按许之衡说法应无大器,高或宽不会过20公分…北宋官钧用釉应也是用玛瑙釉,有人认为官汝钧同用一种釉的,是窑温分烧窑口胎土上的分别…今见存世所谓宋钧瓷,釉面粉感毛感与金元钧无大别,而作北宋官钧认定是可疑的,不足以服人…
根据前人古瓷著述说出了宋民钧、金元钧的不足,而道出了宋官钧瓷的卓绝特征:
⑴釉面润泽度不高。紫釉不能“汗漫全身”,只是局部出现。(宋官钧:釉面润泽,紫釉“汗漫全身”,内外一律)
⑵多数釉薄。有的釉厚但不匀,垂流。多数有明显的棕眼。(宋官钧:釉厚而匀,不垂流,不存在明显棕眼)
⑶釉色不管深浅浓淡,达不到浑然一律。(宋官钧:釉色浑然一律)
⑷紫斑或红斑浮于釉面,大多轮廓比较清晰,弥漫程度较低。(宋官钧:紫斑或红斑不浮凸,与釉面过渡自然而平滑,相溶程度极高)
⑸普遍没有蚯蚓走泥纹。(宋官钧:蚯蚓走泥纹很普遍)
⑹普遍垫烧。(宋官钧:普遍支烧)
这六个方面的区别可看出宋官钧是至今无法仿及的,若天下尚存有具备这六大特征的宋官钧,必是真品无疑…若是仿品,恭喜你,你已成功突破,将是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钧窑全称“钧台窑”,始烧于北宋徽宗时期,主要烧造时期是宋、金、元。
从故宫博物院现收藏的北宋钧窑来看,比较多的器型是:花盆、盆托、三足炉、三足盆托、碗、碟、盘、盏托等,器型简单大气,也有稍带变化的,比如葵口盘,海棠盘等。
钧窑的釉色比较特殊。不像汝窑、官窑、哥窑是青瓷类,定窑是白釉。钧窑的颜色有:玫瑰紫、钧红、天蓝、月白,颜色很多,入窑一色而出窑万彩。
下图钧窑天蓝釉墩式碗
钧窑属于窑变色的瓷器,烧造过程中颜色开始产生变化,人力不可控。有句诗形容钧窑的颜色变化说“夕阳紫翠忽成岚”,就是指烧造中的窑变。
宋代钧窑的颜色用清代许之衡的诗说“宋钧之紫弥漫全体”,就是说色彩完全弥漫开,没有明显的边缘,这一边区别于元代钧窑。而且宋代的钧窑也不像金代钧窑那样有明显的色斑。
下图钧窑玫瑰紫釉海棠式花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朝代瓷器有哪些釉质特征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朝代瓷器有哪些釉质特征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