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北宋定窑瓷器小笔洗特征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北宋定窑瓷器小笔洗特征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收藏瓷器入门有什么书可以推荐?有什么需要注意?
建议有机会多读读马未都老师写过的一本就是《收藏马未都关于瓷器篇》的那本书,马未都老师是我国名气比较大的一位收藏家,他的知识,他的内容通俗易懂,肯定有,对收藏入门肯定有极大的帮助。其次,阅读一些关于讲述瓷器窑口知识的一些书。因为我国最早发明创造了瓷器,千百年来形成了很多不同地域的窑口生产瓷器,所以这一点也很重要。最后就是多研究一些标本,古玩市场上都有很多卖的,价格也很便宜,理论实践相结合,相信一定能够事半功倍,少走弯路。
有机会能参预考古挖掘,那么接触到第一手藏品,这是比所有理论都真实的经验,能成就这方面的鉴别,需天时地利,普通人就靠努力从被坑开始,需不断上当,不断伤心,才使你有意志去研究这方面,但还需财力与天份,所以真正的专家不多,而所谓的名专家如果是靠理论上位的,也是徒有虚名,还是民间那些古董商,收藏家有经验,因为后果自负,所以他们鉴别真实有效!
最近对瓷器碎片很感兴趣。有哪位朋友可以讲解瓷器这方面的?
恭喜题主,你对瓷片感兴趣,至少说明你的大方向是正确的。在古陶瓷收藏上不会误入歧途,走上国宝帮的路子。
其实,瓷片非常重要,不少资深玩家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一,从历史角度看瓷片的意义。
我们知道,近现代中国古陶瓷研究,有两个非常重要的人物,陈万里和冯先铭,他们是师徒关系。陈万里和冯先铭二人将西方田园考古的方法引入到古窑址考古研究中,走遍了散布在全国各地数千座古陶瓷窑址,根据发掘的情况,完善了中国古陶瓷的历史。
在此之前,除了《陶说》、《景德镇陶瓷实录》、《饮流斋说瓷》等少数几部中国古陶瓷专著和散见于历朝历代的一些文章外,中国陶瓷是没有一部正经的陶瓷史的。
一般的历史,主要指文字史,而陶瓷的历史,是由文字史和文物共同构成的。这些文物就是传世或出土,并收藏于博物馆的实物,还有就是窑址考古在不同时期文化层中收集的瓷片,这些瓷片能够完整体现这个窑址的时代发展脉络,从开始、发展、鼎盛、衰败。各个时期的瓷片像一本书一样展现在后人的眼前。
只有尊重和敬畏陶瓷史,才不至于在收藏的过程中走偏,国宝帮为什么抱着那些超越历史框架的各种“珍藏品”不放手,沉浸在虚无缥缈的空想里面,就是因为对陶瓷史的无知,其结果是多么的悲哀和可笑。
二、从收藏的角度看瓷片的意义
1、瓷片是某一件器物破碎后残存下来的,它是整器的一部分。它能够传递真品的信息。具有很高的学习价值。
2、瓷片能够直观的表现出真品的胎质、釉层、造型、彩料、纹饰个方面的细节。而对这些细节在仔细观察后的解读和理解,形成真品的标准和参照系。作为欣赏和辨识真伪的基础。
瓷片收藏本来就古已有之,是玩古瓷器人的传统。俗话说,“家有万贯,不如汝窑一片”,这就把瓷片也是个无价之宝说得一清二楚,也说出了什么才是最贵的瓷片。下面,我们来说一说怎样把瓷片玩好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中国陶瓷文化历史悠久,窑口众多。如果从专的角度来说,最好在你居住最近的地方窑口入手,方便你寻找到多且全的瓷片。
想把某一窑口的瓷器讲清楚和全面,最好在万千件瓷片里挑出特殊不一般的来收藏并研究。这样既可从专业的角度理解透该窑口瓷器特征,也使自己收藏的特点瓷片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这就对能挑选到好瓷片有一定要求,最好在你住处不远的窑场来进行。按此操作,你的收藏瓷片之旅将事半功倍。收藏瓷片是一种十分崇高的生活,连北京故宫博物馆都做这种事情。下图是它馆内藏瓷片标本。
第二,中国瓷器有官民之分,也就有贵贱之说。从经济价值的角度,收藏宋代五大名窑瓷片及元青花瓷片是最好的一种选择
清代督陶官唐英,为仿造前朝名窑瓷器,常常四处寻找瓷片,买回研究并仿制,尤珍宋代五大名窑。清朝收藏瓷片巳成为一种官方行为,我们可向他学习收藏瓷片现成方式,对宋五大名窑瓷片多加关注。
元青花瓷片也是一重点收藏目标,因它是我国彩瓷的开始,又是西亚***文化与汉文化相融合的产物,存世稀少,但在印尼南海沉船上可以买到少部分瓷片。下图就是从印尼购回的元青花瓷片。
选择收藏名窑瓷片的好处,就是能看到古代顶级艺术品是什么样子,好在哪里。对个人来说,这些瓷片的升值空间大,对自己今后的收藏品增利,益处多多。
总之,收藏瓷片,可以研究某种窑口瓷器制造特征,提高我们识瓷的眼力水平。收藏名窑瓷片,不仅能让我们认识它的真面目,而且能大大增加收益,不失为一种好的投资方式。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北宋定窑瓷器小笔洗特征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北宋定窑瓷器小笔洗特征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