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瓷器龙纹风格特征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瓷器龙纹风格特征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历代中国古瓷器上龙纹有哪些特点?
在龙纹装饰方面,元末明初的那种强壮、粗犷、豪迈的龙纹形象,已被万历朝洗炼、俊俏、洒脱的风格所替代,龙的形体拉长,身体呈桥形拱起,头部加大,双眼突出,上下唇均加长,向上翻翘,鼻端通常被处理成“如意”形,鬃发茂密的向后方飘拂。
元代釉里红瓷器龙纹特征?
釉里红是元代创烧的一种新的高温釉下彩品种,即为釉下的红色。用氧化铜在瓷器胎体上绘制图案,然后施透明釉,再入窑高温烧造而成。呈色剂氧化铜在高温环境下容易挥发,因此对窑室烧成气氛和温度要求都比较苛刻。
目前国内外馆藏和拍卖行元代釉里红瓷器,胎体白灰紧致,釉面青白,器物表面和内部往往有明显得接胎痕迹,底足露胎且呈暗红色麻仓土特征,器物内壁一般不施釉。
元代开创的釉里红瓷是制瓷技术的一次伟大创举,但受当时炉窑温度、气氛精准控制的技术和工艺水平制约,从官方藏品和各大拍行记录验证,呈色完美的元代釉里红佳作藏品非常少见。
此件元代釉里红龙纹大罐,高28厘米,口径20厘米,底径20厘米。此器为多段接成,短颈丰肩,鼓腹渐收底,广底矮圈足沾釉,见旋纹,底足中间有支钉痕。通体施白釉,釉色白中闪红。肩部和近底部饰大朵如意云纹,绘红花花卉。瓶身纹饰布局繁密,主题纹饰为釉里红龙纹,***用留白手法装饰这条矫健有力的游龙在波涛汹涌的海水中飞舞翻腾,这条红龙以刻、绘结合的技法塑造,看上去凹凸有致,富有立体感
。龙为多角,头小,颈部细长,双目圆睁,张口吐舌,异常凶猛生动,是典型的元代龙纹的特征。整件器物造型硕大丰满,纹饰繁密,层次丰富,一改唐宋以来瓷器纹饰布局疏简的传统,且形象对比鲜明,白地红花相映成趣,极富艺术感染力。这件釉里红瓶形制规整,充分展示出元代制瓷工匠高超的成型技艺。
釉里红的工艺方法和青花完全相同,都是在胎上绘画后罩透明釉在高温下一次烧成,区别在于青花用钴料为呈色剂,而釉里红用铜料为呈色剂。
目前发现的元代釉里红,大体可以归出这些特征:胎骨一般比同期青花粗,前期龙纹白胎为多,元末有白胎。器物见明显的旋削痕和接胎痕。釉层早期的淡青白色或灰白色属影青釉,透明度高,有玻璃质感。元末见卵白釉浅红油状青白釉,不见同期大型青花瓷上的透明白釉。呈色不稳、浅红、红和深红的夹杂灰色,有不同程度的晕散。大多见于铜红料边缘。因烧制温度过高,大多有烧飞状况。
釉里元代釉里红的装饰工艺接近于同期青花。早期的釉里红***用涂抹的方法,有些首先在胎上刻划纹饰后再在纹饰外填红,形成红地白花,也有的在刻划的纹饰上填红,形成白地红花。至于线描纹饰的釉里红,是后期作品,时间大约在元末。这些线描纹饰的釉里红,技法也很单一,基本上是勾勒加简单点染的方法。
光绪瓷器龙特征?
光绪时期瓷器上的龙纹点睛龙,就有的躯干无背鳍;有的背鳍呈短柱状;有的为猴头作直立行走状;有的细颈粗躯,腿壮胫瘦。
清代晚期已经是大清王朝摇摇欲坠风雨飘渺的时期了,无人关心政治和艺术了,都为了生存工匠无心烧造瓷器也反应在了瓷器纹饰上。
同治时期的龙纹特征表现:细颈、粗腿、尾上翘,反差冥想,状如走兽。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瓷器龙纹风格特征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瓷器龙纹风格特征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