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清瓷器画押款特征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明清瓷器画押款特征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这个应该是笔筒吧,想问下上面的文字和图章是什么内容,这个瓷器是什么时候的大楷价值多少,谢谢大家?
你好,你的藏品属于开门的清末的四方粉彩笔筒, 底款同治年制四字篆书款,一面柳树黄鹂图,一面笔花生五彩大生氏作椭圆朱红花押款,一面粉彩博古图,一面戊戌夏写于珠山客次西轩,应该是光绪戊戌年大生氏在珠山也就是景德镇西轩制造的一个文房笔筒,西轩是大生氏为自己的制瓷作坊起的雅号,一般的在名字后面加氏的都是清代的作品,同治年制为寄托款。
瓷器收藏通常说一方顶四圆,加之文房清供属于中国无形文化的有形载体价值应该高,估计保守价值五千元以上,希望我的回答能令你满意。
清朝著名的民窑底款是什么啊?
清代的民窑款识大致有以下这些,实际上远不止这些,但是只是例举比较有名款识。 康熙民窑款识更为多种多样,有图记款,如秋叶、角、爵、方胜、杂宝,还有寓意性图案,如一枝笔、银锭、如意组合为必(笔)、定(锭)、如意等。私家款如“杏林春宴”、“北庆堂”、“益友堂”、“若深珍藏”等。有光画双圈,不写字的双圈款。还有“文章山斗”之类的闲章款。仿前朝的寄托款,以仿嘉靖款居多。 雍正细路民窑器大多数落各种堂名款,如“正谊书屋”、“百一山房”、“澹宁堂”、“望吟阁”等,一般民窑器款则复杂多样,如用灵芝、香炉、团花款、方块款、豆腐干款、四朵花款等。 乾隆民窑款形式也极丰富,堂名款和花押款多大体与正朝相同,故鉴定时有一定的难度。乾隆朝首次出现草记款。乾隆朝款,字体最多,书写排列形式也最多,且官民窑款字体易混淆。一般来讲,官款比民款精、秀、细、润,而民窑款大都较为粗糙、草率,亦有仿宣德、成化款。 嘉庆民窑器中有六字篆字方款,亦有“嘉庆年制”四字款,大多十分草率,有的仅写半边字,还省减笔划,称为草记款,故十分难认。堂名款以“行有恒堂”、“嘉荫堂制”、“植本堂”等为多见。花押款除部分沿用乾隆时期的之外,新出现蝙蝠、桃子等款识。 道光民窑款器亦多有六字或四字纪年款,一般均不太规整,开始出现百结图记款。 咸丰及其后的同治、光绪、宣统各朝民窑款多无定制,形式较多,同治时多有“同治年制”四字篆书戳记印款及抹红款。光绪时多伪托款,一般是“康熙年制”或“若深珍藏”。 供你参考。谢谢
如何鉴定清代花押款瓷器的真***?
鉴定青代花押款 首先按照鉴定一般瓷器一样五步曲 即从 形 釉 胎 光 足及款式来判断新老 以上四点经常讲 这不作叙述 单讲最后一点 花押款 只要从其它方面能确定为到代 在辨款识 从而能佐证 清代花押款多为民窑 书写或画工随意 飘逸 同时还要判断色料要同于釉面色料 一般色有浓淡 起笔 顿笔等特征 极具书法韵味……
这个碗上的图案是什么意思,值钱吗?
你这个碗是真品老普,大概是清末左右的一个茶盏。碗底的图案是一种款式,该是画押款,也有叫豆腐干款的。这个碗的品相一般般,而且又是民间实用器,现在的可出售市价在30至50元。一般的真收藏家也不太看好,要是刚入门的新手才会认可。
你好藏友,你所展示的瓷器底款叫花押款,又称花样款、记号款、图案款等,是指落于瓷器底部的非文字的图案标记,常见于景德镇的民窑瓷器上。“花押”的本意是指在文书契约上的签字或代替签字的符号,被用作取信于人的凭记。花押的使用在唐代已经出现,在元代达到兴盛。由于花押广为流传,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了瓷器生产上。花押款瓷器在明代就已经出现,清代康熙、雍正时期广为流行。清初民窑瓷器上很少书写年号款,却流行花押款,这应该与当时官方的规定有一定的关系。
你的图片有限,初看是一只清中晚期豆青釉茶杯,也就是嘉道时期的制品,虽然款式潦草随意,是很正常的,毕竟是民窑并且众多窑口都会有自己的款式风格,即是这样,也不会影响他的年代特征,当然,如果有更详细的图片,那是最好的。
最后,关心的是价格问题,如果是完美品相小百元是正常的,全品的价格在几十~一百元之间,你这个初看不是全品,底足有磕碰,釉水如何也看不到,所以个人估计是小几十元左右,个人经验供你参考,有机会可以多交流。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清瓷器画押款特征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清瓷器画押款特征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