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代瓷器描金款识特征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明代瓷器描金款识特征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嘉庆时期瓷器底足特征?
一、胎釉 胎体洁白,但欠坚密。釉面白中泛青,细腻润滑,釉层薄的偶见“波浪釉”,器物足根呈尖状。
二、青料 使用国产浙料绘制花纹。嘉庆早期青花色泽稳定,浓重鲜艳,少有晕散,另有淡描青花及浆胎青花,所占数量不多,嘉庆后期青花开始出现黑暗、浅蓝和飘浮的现象。
除了传统的白地青花外,嘉庆时期也有一些青花派生品种,如:青花红彩描金、青花描金、青花矾红彩、青花胭脂紫、青花釉里红、黄地青花等,与乾隆朝相比品种要少得多。
三、造型 嘉庆青花的造型继承乾隆风格多,变化创新式样少,日常生活用瓷多,大型陈设瓷少,是这一时期主要特征。
常见品种有:盘(圆口、撇口、温盘、高足格盘)、碗(盖碗、高足碗、葵瓣式、四方委角式、折腰式)、杯、盖盒 (圆形、腰圆形)、烛台、茶壶、茶托(海棠式、菊瓣式)、蟋蟀罐、猫式香熏、等。
整体看,嘉庆青花的造型线条不太柔和,略显笨拙,轻巧程度不如雍正青花,工艺上不如乾隆青花,尽管有些精美器物风格上与乾隆青花相差无几,但精细程度还是不够,缺乏精雕细琢。而嘉庆民窑青花就更显粗糙了。
四、纹饰 嘉庆青花的纹饰题材丰富,受乾隆青花的影响甚为明显。绘画技巧上,随形变化,笔法纤细、流畅,构图由繁缛逐渐变为疏朗,工笔多于写意。主要有:缠枝莲、把莲、折枝花、八宝、鱼藻纹、八封云鹤、龙凤穿花、梵文、回纹、开光诗句、异兽、等。其中以龙、凤纹和缠枝莲纹最多。带有“大清嘉庆年制”款的最多。这时期许多带有“大清嘉庆年制”款的青花茶壶,一面绘花卉,另一面直接书题乾隆御制诗句。不仅是青花,粉彩瓷器也有出现。
人物纹不多,主要有婴戏图、八仙过海、松石人物纹等。婴戏图常绘十六子,人物及环境布局与康、雍、乾青花基本相同,画面多是儿童做玩耍姿态,生动有趣,呈现出热闹欢快的喜庆气氛。
五、款识 嘉庆早期官窑青花瓷器多写青花“大清嘉庆年制”六篆书款。嘉庆晚期青花多写楷书款,有四字和六字。字体工整,结构严谨,整体上看是以篆书款为主。民窑青花草书、篆书流行,但写法极草率、减化
古代制墨的方法?
古代制墨全部***用手工制作,主要工序有炼烟、和料、制作、晾干、描金等。
1、炼烟:是用不完全燃烧的方法从松枝或油脂中提取烟尘,分别得到松烟和油烟。燃烧时要严格控制火候、出入风口,掌握收烟时间,才能保证烟炱黑度、细度、油分、灰分。
2、和料:是先将胶用文火熬烊,投入色素原料和添加原料,充分搅拌,杵捣均匀。据说和料要反复锤敲达“十万杵”,烟料和胶合料才能达到细腻均匀的程度,制成坯料。
3、制作:将坯料按规格搓拓成浑然无缝隙的墨果,压入墨模成形,成为各种形状,墨面印上了精细的装饰图案及文字。
4、晾干:墨成形之后还要晾干,有平放、入灰、扎吊三种方法。平放晾干的初期,墨要不断翻转,使干燥收缩时自然拱翘的墨体自行恢复平整。
宋代定窑黑釉瓷器底足中带官字款的什么样?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先要对黑定器物生产的情况和“官"字款使用的时间有所了解。
定窑在晚唐时期便有黑釉器物,但制作比较粗糙,还不能进入皇家、官府的法眼。真正烧出非常漂亮的黑釉瓷的时候,己是北宋中后期。黑定胎体细腻洁白,黑釉黑中微闪蓝光,莹润细滑,是一个相当稀少的品种,其中更有窑变、描金(彩)等罕见之物。
"官"字款的使用在晚唐至北宋早期,目前有明确纪年最晚出土“官”字墓葬为辽宁朝阳辽圣宗开泰九年(公元1020年)耿延毅夫妇合葬墓。如果黑定有“官”字款的话,那黑定应该在1020年之前己经很成熟,并得到官府青睐。
目前考古资料似无实证支持,但民间一器为众多业内人士看好。这无疑打开了进一步探究的空间。虽然定窑被证实曾大量供应官府"官"、"新官"器物(实际是晚唐五代至北宋早期的藩镇割据所控),而包括黑定在内的颜色釉定瓷的款识需有待研究。
与黑定相关的有一些北方同时期黑釉器物,其中当阳峪窑的一些优秀产品,与黑定难分伯仲,相似度非常高,在收藏中要心中有数,但由于分辨困难,专业收藏者多不拘窑口从优取之(这必须是处于顶级的器物),当然,这是比较个别的案例,随着研究的深入,可以期待将来会获得厘清。相比之下,其他一些窑口的胎、釉质量的差别就比较大了,也更容易区分。
总之,对黑定"官"涉及到定窑黑釉器物的生产和"官"款的运用情况,有待进一步研究。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代瓷器描金款识特征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代瓷器描金款识特征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