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瓷器龙角粗壮特征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瓷器龙角粗壮特征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雍正夔龙纹特征?
雍正夔龙纹是清代雍正年间盛行的一种装饰图案,夔龙是古代传说中的神兽,有着龙身、鹿角、鱼鳞,雍正夔龙纹通常以双龙相对盘曲回旋的形式出现,龙身纤细修长,体态优美,龙首昂扬,龙尾卷曲,神态生动,龙鳞细密清晰,龙角矫健有力,龙须随风飘扬,整体设计巧妙,线条流畅,构图饱满,雍正夔龙纹常被应用于瓷器、玉器、漆器等器物的装饰,雍正夔龙纹饰以其造型优美,气势磅礴,成为雍正时期重要的艺术特征之一。
雍正夔龙纹主要呈现出以下特征:
一、夔头部分,头部似兽类,额部和额上有对称的卷纹,有的卷纹中有龙纹,夔龙的眼睛和嘴巴张大,形态凶猛,龙角长而弯曲,夔龙的卷发形态各异,有的呈双卷发,有的呈云卷发,还有一些是独角样式。
二、腹部前腿部分,腹部通常是云纹,前腿一般位于腹部正下方,形态犹如腾空之势,形态各异,有的龙腿似狗爪,有的龙腿似鹰爪。
三、腹部后腿部分,后腿一般位于腹部后侧,也有很多位于腹部正前方的,前腿和后腿的位置不定,前端和后端都有腿,好似龙在云中穿行。
如何辨别瓷器上的龙纹?
元代龙纹多三爪四爪龙纹,元代的龙纹画的都有动态,像在飞,有急如风的感觉,明代的龙纹画的都特别凶猛有力,五爪龙纹多,清三代的龙纹画的开始有点老态龙钟,不如元明的凶猛有力,清晚期的龙纹更加软弱无力,
龙是中国古代民间神话传说的经典生物,也是东亚区域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异动物,在现实中无法找到实体,但其形象的组成物源于现实,起到祛邪、避灾、祈福的作用,为鳞虫之长,常用来象征祥瑞,是汉族等东亚民族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之一,龙的传说,龙文化等都非常丰富。
龙纹的雏形最早发现于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物中。红山文化遗物中发现了类似龙形的玉器饰物。马家窑文化遗物中发现了绘有类似龙形的彩陶壶,体态似鱼,生两爪,披鳞。商周时期的玉器、石雕和青铜器装饰均大量地***用了类似龙形的纹样,又以独角独足的夔龙最为多见。同一时期在甲骨文、金文中已出现数十种“龙”字,这些文字均以表现扭动的虫形身躯为特征。在此后的各朝各代,龙纹顺应朝代也在不停的变化。在明清官窑瓷器上龙纹也是常见的存在。
明朝龙纹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胸怀韬略,深谋远虑,善于驾驭战争,掌握主动权。所以明朝的龙纹也大都凶猛威武,双目圆睁,俗称眼镜龙。其形头部略圆,比前朝显细,鬓发成篷,毛有向上冲或向斜上冲之势。下颚较长,特别是上颚端肌肉发达,高高突起,呈如意状,形如猪嘴,所以也有人称其为“猪嘴龙”,同时其胸前大多饰有曲折的绶带,身披火焰纹,怒发冲冠,咆哮于海涛祥云之间,以示主宰权势。
明朝的龙纹延续了明朝纹饰的一贯风格,在意不在形,所以其龙纹画工没有清朝的精细,但那显得有些粗枝大叶的画工,却已经将其精气神一一表现。
清朝龙纹
清朝龙纹总体来说,其形气宇轩昂。整体较明朝变化很大,猪嘴收缩,显出下颚比上颚长。龙首后勺丰满、身躯健硕,盖以庞然大物之态,行震撼天动地之威。
清初入关,在整体上有仿效明朝旧制,所以在清朝初期龙纹上略有明末的遗风。到康、雍、乾时,因为这三位皇帝都是会玩的主,而龙纹是象征王权的,所以自然逃不过他们的手,经过修改后龙首较之前“猪咀”明显缩小,胡须变化,龙眼,康熙时略长形,雍乾后则显圆。此后虽有变化,多在细节,就不在此多言。
玉猪龙|图片来源于网络
自古各朝帝王以真龙天子自居,而龙纹也就成了帝王的象征,而各朝各代兴衰之势,在龙纹上便可可见一斑,简拿清朝为例:清代早期君王励精图治,其龙纹整体形象强悍,有昂昂上升之态势,一派盛世景象。而到了中晚期,王朝***,帝王昏庸,其龙纹瓷器一番有形无力之意,无精打***之态。所以如果你要龙纹,那就必须先去了解那个朝代。试问一群食不果腹的工匠怎能画出盛世之感。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瓷器龙角粗壮特征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瓷器龙角粗壮特征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