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价值百万的胭脂釉瓷器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价值百万的胭脂釉瓷器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清代胭脂釉瓷器特征?
特征:
①、清康熙胭脂红地珐琅彩开光花卉纹碗,碗撇口,深弧壁,圈足。
②、内施白釉,无纹饰,外壁在涩胎上以胭脂红彩作地,设三个花形开光,开光之间隔以缠枝花纹。
③、三个开光内均以黄料彩作的,各绘牡丹花一朵。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蓝料彩楷体“康熙御制”四字方款,***双方框,框线外粗内细。
④、牡丹花以工笔技法绘就,极具写实感。
胭脂红瓷器故事?
在中国古代,单色釉瓷器的烧造,一般都是围绕着帝王个人喜好及朝廷祭祀供奉所需。大清盛世的雍正朝也是如此,可以说,世界瓷艺吏上登峰造极的单色釉瓷器非雍正朝莫属!但谁也没想到,在雍正朝烧制的那么多单色釉瓷中,雍正这位铮铮铁汉,却对胭脂红这种釉色有着特殊的嗜好,因此而幻化出粉红、胭脂水、胭脂紫等釉色瓷,竟然让乾隆等后世无人能超越。或许,正因为这种色系所散发出的青春与活力的气息,正是雍正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吧…
胭脂红瓷器是什么成色?
胭脂红瓷器是一种比较稀有的古代艺术品,并且成色非常高贵。它的成色属于极品,也就是最高级别的成色。胭脂红瓷器经过精湛的工艺制作,通常表现出鲜艳红润的外观,而且器表温润,釉面晶莹剔透。在光照下,透出一种宝石般的艳丽光泽。这种成色在古代极为珍贵,因此胭脂红瓷器一直以来都备受收藏家的追捧,展现着它的珍贵与珍稀性。
胭脂红釉的呈色有深、浅之分,深者称“胭脂紫”,浅者称“胭脂水”,比胭脂水更浅淡者称“淡粉红”。
胭脂红以黄金为着色剂,掺有适量金粉的釉吹釉在白色瓷胎上然后用高温800度加热,当釉中含金量在万分之一时,会产生粉红色调;含金量在万分之二时,则产生红宝石色调。若使温度降低,就会在某几点上显出红宝石色,如果使温度渐渐下降,红色慢慢会带些紫色,终于变成紫、紫青、青,最后变成淡青色。”正是由于温度也直接影响胭脂红的发色,这里才需要补充胭脂红发色原因不仅仅只归根于釉中的金含量,还应与烧制温度等其它因素有着或大或小的关系。
在瓷器红釉中,哪种釉最贵?为什么?
哪个红釉贵不能一概而论吧,每一种都有自己的特色和难度,在自有体系中平行对比品相越好则越佳,这样比较比较客观一些。
分享一下当代(非古董)的古法柴窑工艺烧制的几种红釉,请品鉴。
图 1-3 郎红
图4-6 祭红
图7-9 豇豆红之(苹果绿)
红釉的形成最初是偶然性的,因为形成的条件比较苛刻,主要是以铜为着色剂,当釉水在一千多度的窑温里时,就会出现红色,但这个点比较难控制,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使红色消失!
目前人们通过考古发现,最早红釉是出自唐朝的长沙窑,改变之前大家一致认为红釉是通过钧瓷演变过来的。下列是1999年长沙窑遗址出土的红釉执壶(颜色为玫瑰紫红)
宋朝的红釉在钧瓷上体现出,钧窑瓷器以挂红为贵,如玫瑰红,海棠红等,蓝红相间,为钧瓷之最。有流传这样一句话:钧窑挂红价值连城。可见红在钧瓷中的重要性。这种钧红的出现同时也给元代红釉打好了基础。
元代有蒙古人统治,比较崇尚红色,认为红色温暖,与火、太阳相似。在这样一个背景下,由景德镇来制作,红釉来势凶猛,品质大大超越前朝,真正的红釉也由此诞生。颜色较为浓重,如图下所示:
明朝红釉的顶峰在永宣时期,永乐时期红釉较为通透,鲜红如血,以鲜红为贵。宣德红釉比永乐时期较为沉着,红之饱满,如初凝之牛血。一个是鲜红强烈,一个是色暗沉着,形成鲜明对比,永宣之后直到明朝灭亡200多年里,红釉再也无人超越。
清朝康熙爷江山坐稳之后,派江西巡抚朗廷极二品大臣,到景德镇御窑厂督窑,可见皇帝对瓷器的重视。经过一番努力,攻克重重难关,终于在康熙晚年烧出红釉,和永宣相比足可以***乱真。让红釉又如初凝之牛血,好到足可以用他的名字命名。脱口垂足郎不流,这句俗语至今还广为流传。同时他还恢复了霁红、豇豆红的烧造工艺,在陶瓷历史上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要说谁的好,当然永宣时期和康熙时期的较好,你觉得呢?
欢迎关注《成林茶器》分享更多内容!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价值百万的胭脂釉瓷器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价值百万的胭脂釉瓷器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