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汉代马瓷器特征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汉代马瓷器特征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鎏金铜马是如何发现的?
回答如下:鎏金铜马是在1***4年发现的,当时在中国陕西省西安市的秦始皇陵出土了一批陪葬品,其中包括了一匹铜马。
考古学家在清理铜马时,发现它的表面有一层金箔,经过分析后发现这层金箔是在秦朝时期就覆盖在铜马表面的。因此,这匹铜马被命名为“鎏金铜马”,成为了中国古代工艺品的代表之一。
1981年5月,陕西西吴乡豆马村农民在平整土地时发现西汉鎏金马,后在文保小组启发下,将文物交献给茂陵博物馆。现西汉鎏金马藏于茂陵博物馆。
发现环境
阳信长公主墓位于汉武帝茂陵东约2公里处,即兴平县西吴乡豆马村以北的高干渠北,俗名“羊头冢”。
秦朝的马是什么样子的?
秦汉时代正在从战车像骑兵转形,汉代晁错的《言兵事疏》中提到中国的马不如匈奴的马,而匈奴的马也应该是蒙古马,所以说那时中国马很可能和驴差不多。
中国的马应属蒙古马种,蒙古马1.3米左右。蒙古马原产蒙古高原,处于半野生生存状态,它们既没有舒适的马厩,也没有精美的饲料,在狐狼出没的草原上风餐露宿,夏日忍受酷暑蚊虫,冬季能耐得住零下40度的严寒。蒙古马体形矮小,其貌不扬,然而,蒙古马在风霜雪雨的大草原上,没有失去雄悍的马性,它们头大颈短,体魄强健,胸宽鬃长,皮厚毛粗,能抵御西伯利亚暴雪;能扬蹄踢碎狐狼的脑袋。经过调驯的蒙古马,在战场上不惊不诈,勇猛无比,历来是一种良好的军马。蒙古马被农业部确定为138个国家级畜禽遗传***保护品种之一。体格不大,平均肩高120-135厘米,体重267-370千克。身躯粗壮,四肢坚实有力,体质粗糙结实,头大额宽,胸廓深长,腿短,关节、肌腱发达。飞节角度较小,稍曲飞,蹄质坚实。被毛浓密,毛色复杂,以青、骝和兔褐色为多。母马平均体尺(厘米):平均肩高128.6,体长133.6,胸围154.2,管围17.4。
鎏金小陶马是什么年代?
1981年5月,在汉武帝茂陵东面约1.5公里处的豆马村北,出土了这件金光闪闪的骏马铸像。它,体长76厘米,通高62厘米,重26公斤,如此精美的大型金马土,在西汉文物考古发现中尚属首例。
基本信息
中文名西汉鎏金马年代西汉规格体长76厘米,通高62厘米,重26公斤
兵马俑里的马是什么马?
在兵马俑博物馆里马是有两种的,一种是骑兵骑的马还有一种是拉车的吧,我记得当时特别问过当时的导游,为什么兵马俑里的马比印象中的马要矮小,并不是认为中的高头大马,当时给的解释是是我国原有马种不是西域引进的,从很多的历史细节中都说明秦始皇统一六国时,所用的战马就是他老祖宗当年所养殖的戎马,也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河曲马
兵马俑有两种马,一种是拉车的,马背上光溜溜的,没有马鞍,一种是骑的,有马鞍的马。骑的马都是没有***过的,拉车的马都是***过的出于对马的喜欢,因此看兵马俑的时候,不由得便会多去关注马。这时候,我发现了一个问题。
秦兵马俑中的马长得都偏低。在这一点上,它同汉代的马俑以及后来唐代的马俑或者唐三彩都有着很大的区别。
从这个特点中可以看出,秦始皇的时候,征战所用的马匹还是中国的本土品种。那么中国的本土品种有哪些呢?
果下马、西南山地马、浩门马、东北马(蒙古马系统)、乌审马(属蒙古马系统)、蒙古马等。
这些马匹的身高普遍都很一般,那么他们中的哪一种呢?
当然了,还有一些其他的特点,不过这时候秦国发迹的历史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秦国早年居于西北,同羌戎长期杂居。
在《史记·秦本纪》中,司马迁写道“好马及畜,善养息之……马大蕃息”。
也就是说秦始皇的老祖宗辈辈都是养马的高手,在《诗经·秦风》也曾狂夸秦地的马。
《史记·货殖列传》在夸秦朝骏马的时候说:“西有羌中之利,北有戎翟之畜,畜牧为天下饶”。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汉代马瓷器特征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汉代马瓷器特征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