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南定瓷器特征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南定瓷器特征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南宋易定白瓷有开片吗?
有,很少。五代至北宋初期,有些定器会开片,但片纹很特殊,呈柳条状。
定窑的开片不像哥窑那样刻意去做的,而是老化等原因形成的。 所以严格意义上说定要是不开片的,如形成开片就是老化或制作的失败造成的。
定瓷施釉的方法是淋釉,淋釉的釉料都是比较稀薄,稀薄的釉料不易开片,所以定窑的瓷器很少有开片。
定窑,出自于河北省保定市的曲阳县内,为北宋时期的五大名窑之一。北宋被金国灭掉后,赵构在南方建立了南宋。于是,北方的定窑就衰落了。生产定窑瓷器的一些个艺人们辗转到了南方后,又在江南开始烧制定窑瓷器,其产品被称作南定。虽然仍旧***用的覆烧工艺,瓷器也保持着芒口的特征,但品质已经大不如北宋时期的定窑瓷器了。
定窑瓷器没有开片,所以南定也没有开片。
如何区分南定北定?
有人把河北曲阳烧的瓷器叫“北定”,而把另一种和他相似的由江西吉州窑(一说为宋南渡都在江西景德镇“昌南窑”烧制)所烧制的瓷器叫“南定”。二者的区别是北定胎黄白色,稍厚重;南定胎白,较薄而轻。北定釉薄,多牙白色(白中如有粉状,闪乳黄);南定粉白,釉较润。南定“泪痕”少,有“泪痕”处则釉泡稀而大。北定多刻花,线条粗犷有力,较深,印花则凸出较高;南定纹饰较繁复细腻,印花亦细而较浅。北定器拟镶铜口者口无釉(口上也有有釉的);南定器口均无釉。北定无平底,吉州窑仿定窑平底。北定釉中可见竹丝刷纹,南定无此纹。
另外还有一种“土定”,为明代彭城窑产。土定的特点:胎有两种,瓦胎,淡红色;陶胎,色白中带黄。胎体较厚而质松,故分量轻(也有稍薄的)。釉白中闪黄或闪赤,与胎结合不紧,易剥落。有很多较大开片,亦有“泪痕”。
宋代定窑白瓷是地位如何?
你好,谢邀,简单来说就是国家好几代领导人和***都非常钟爱定窑的白瓷,这种社会高层的喜好,带动了整个社会数代人的高度评价和喜爱,我从几个方面给你阐述一下:
第一,从文化上来看,整个社会从上至下均对定瓷偏爱有加。在金代著名代表作《归潜志》当中关于定瓷有这样的一句话“定州花瓷瓯,颜色天下白”,大概的意思就是定窑以白瓷著称天下。据很多的史实资料,当时宋朝皇室和***对定窑的白瓷独爱有佳,流传极广的宋徽宗的《文会图》当中出现了大量的定窑白瓷,这就是一个有力的佐证。由上至下的影响导致了整个社会的偏爱风气,而且当时定窑的很多设计图纸并不是来源于民间,而是来源于皇宫,皇家的御用画师,这奠定了当时定瓷这个产品的形象,注定是处于领先的。
第二,从技术手段上来说,宋朝的定窑白瓷是中国整个瓷器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她的刻花、剃花、印花等装饰工艺我就不多做赘述,均是在宋朝达到的鼎峰,后期瓷器的装饰工艺大多也是从此延传下来的。她最大的工艺进步在于她的覆烧法,覆烧法的含义简单来说就是将器皿反过来烧,而且是用匣钵将器皿摞在一块烧,这就比传统一件匣钵装烧一件器物的生产效率提高了好几倍,而且这种手法一直至今仍有沿用。生产效率的提高,带来的是更多的定瓷产品,这些产品一部分用于皇室,剩下的一大部分还是用于民间和出口,所以“天下无贵贱而通用之”。
第三,从经济的角度来看,首先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富有的朝代,当时中国的GDP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超过1/5,人均GDP也要比欧洲高得多,而且丝绸之路的兴起,外贸会占到整个国家收入的很大一部分,据宋史记载,当时定瓷曾经占出口贸易1/3的比重,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奇迹。当时的定窑“大窑三千六、小窑如牛毛”,光大型工厂就有三千六百个,所以宋朝在曲阳当地是设有税司的,所有的定窑产品都要交税,这又从侧面印证了当时定窑在经济上的辉煌。
第四,对其他窑口和其他国家瓷器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其中最有意思的是对于欧洲的骨质瓷,当时定瓷产品大量出口的欧洲,在中国是司空见惯的生活用品的定瓷,在欧洲却是价值连城,甚至一件珍品可以换回一支军队,所以欧洲人一直在仿制定瓷,由于一个中国人的一句戏言,欧洲终于研究出了骨质瓷(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小故事,以后我会在我的文章里讲到)。再看国内,定窑辉煌后各地纷纷仿制,有“土定”、“新定”、“北定”、“南定”、“粉定”等之说,北宋灭亡后,大量窑工南迁,来到景德镇,又对景德镇的瓷器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总之用句最通俗的话将,好几代国家领导人和几届***,以自己的身体力行带动了整个社会的审美和喜好,同时定窑自己也足够争气,生产技艺不断进步,对其他窑口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南定瓷器特征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南定瓷器特征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